和散养方式的传统养殖相比,集约化养殖从环境控制、饲料营养、饲料转化率、遗传育种、生产效率、标准化生产、经营管理、规模效益、疫病防治等方面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民对畜产品的需求已成为食品需求的主要方面。由于集约养殖的显著效益和畜产品市场需求的扩大,养殖业正向集约化经营方向迅速发展,2005年,猪的集约化养殖占全球的52%,鸡的集约化养殖占全球的58%,其中亚洲的集约化养猪达到全球31%的份额。我国自“菜篮子冶工程实施以来,养殖业的规模及产值均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很多城郊都建起了大中型的集约化的养殖场,集约化养殖迅速发展起来,根据调查,目前生猪和肉鸡的集约化养殖比例分别达到了34%和73.4%,大城市的养殖业集约化更多,根据资料显示,2006年,上海和北京两地的养殖业集约化规模已经分别达到了100%和90%。养殖业的集约化经营大大丰富了产品市场,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实现了畜禽养殖综合效益的明显提高,与此同时,畜禽养殖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也推进了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安置,为推动农民增收起到了显著作用,推动了新农村的发展与建设。
随着畜禽养殖集约化生产经营取得的良好经济效益,其生产外部性效益日渐显现出来,集约化养殖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还直接影响到居民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而且也日益激化了养殖场和周边村民的矛盾,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畜禽粪便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是我国畜禽污染的主要原因。与小规模的畜禽养殖不同,大规模集约化养殖所产生的粪便排放多,运输时耗费大,加上集约化的养殖场基本位于城郊,与农牧脱节,大量的粪便不能在种植业、农业生产系统中被消化,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程度较低,造成严重的资源污染,污染类型主要是有机污染。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仅畜禽的粪便COD排放量就超过了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放量总和。2003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全国23个省市进行的调查中发现,约有90%的集约化养殖场没有接受环境影响评价,超过60%的养殖场未施行必需的防治畜禽污染的措施,集约化养殖给城乡环境和城乡居民生活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威胁。随着城市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部分养殖场渐渐和周边的城镇和居民融合到一起,甚至成为其中的一分子,形成了目前大、中城市周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比较集中的现状,加快了大中城市生态环境的污染,污水围绕城市以及城市为求发展不断驱赶养殖场的事件经常发生,严重影响了集约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指的是物质封闭环状流动型的经济,在企业生产、资源投入、产品消费以及产品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方式,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扩大生产的经济方式。它是以高效、循环利用资源为目标,以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一种经济模式。该模式通过资源的高效以及循环利用,运用生态学的相关规律改变人类的经济活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将清洁地生产与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合,其本质上属于一种生态经济。本着物质闭环流动的核心,运用生态学原理把经济活动重新构架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冶的循环利用模式以及反馈形式的流程,将废弃物排除、净化以及再利用的过程综合安排在一起,达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冶。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冶作为社会的经济活动准则,提倡发展一种新型经济模式,最大程度上使资源以及能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达到消除环境污染、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目的。
农业循环经济以循环经济为理论指导,强调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将过去的从自然资源到农产品再到农业废弃物的物质单向流动组织成“自然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冶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或反馈形式的过程,使所有的资源以及能源可以在农业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最终排放废物的产生量,防止环境污染。
当前,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建立了多种发展模式,一些学者经过归纳定义为区域循环模式(种植业与养殖业一体化发展模式)、能源综合利用模式(通过沼气连结的循环经济模式)、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绿色和有机农业模式以及生态养殖模式。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