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河东区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皮毛集散交易中心,2021年河东区共有毛皮初加工店 60家,年生产硬皮100多万张。由于形成了巨大的聚集和规模效应,每年的毛皮动物销售季,大批来自威海、烟台及浙江省等地的毛皮收购商纷纷来到河东,使得河东成为国内裘皮交易市场和裘皮服装服饰原料的重要基地和裘皮集散地,年交易特种动物毛皮800万张。在特种毛皮动物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动物疫病防控带来了风险隐患。因此,毛皮动物胴体的有效处理,既是畜牧产业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河东区大力实施无害化处理与动物疫病防控相结合,持续推进特种经济动物产业发展,构建起动物疫病防控与畜禽产品安全、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河东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毛皮动物胴体无害化处理工作。成立由区畜牧发展促进中心牵总,农业、公安等多部门单位参与的联合指挥部,严厉打击非法加工、出售毛皮动物胴体行为,扎实做牢做细无害化处理收集、运输、加工全链条闭环监管,严防毛皮动物胴体及其产品流入餐桌,为无害化处理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机制保障。建成全省唯一一家专门处理毛皮动物胴体的企业,实现对养殖、屠宰、收集和加工等环节毛皮动物胴体处理的有效监管。2020年以来,在各部门的监督指导下,河东区共无害化处理毛皮动物胴体4400余吨。
引导成立毛皮动物养殖合作社。按照“集体管理、个人承包饲养”的经营管理体制,在园区成立养殖合作社,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种兽调剂、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六统一”的服务。按照标准化养殖建设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人畜完全分离,有效杜绝传统“散乱差”养殖模式带来的疾病传染风险。通过整合养殖合作社信息资源,及时指导养殖户调整养殖规模,共同抵御养殖风险。
集约化生产,做大做强毛皮产业。整合毛皮动物交易市场,引导加工企业入园,所有毛皮动物都在市场进行集中交易,实行闭环管理。市场设立集中取皮点,所有毛皮动物都在取皮点集中取皮,集中无害化处理,从源头上阻断了毛皮动物胴体疫病传播风险隐患。支持整合或新建熟皮厂、皮毛硝制染色加工厂和皮毛服装加工厂,实现皮毛加工环节全链条覆盖。产业链条的拉长和集约发展有效节约了毛皮动物胴体处理及熟皮远距离运输成本,解决了毛皮动物加工过程中污染监管难题,有效促进我区毛皮动物产业由粗放式到精细集约化的转变,同时也有效阻断了毛皮动物疫病传播路径,防止了毛皮动物胴体进入饲料生产环节和流入餐桌,保障了食品安全。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毛皮动物胴体被禁止食用和用作食品、饲料加工等原料。河东区畜牧发展促进中心与科研机构合作,引导无害化处理企业探索资源化利用新路径,将毛皮动物胴体处理加工成为生物有机肥和生物柴油的优质原料,提高毛皮动物胴体资源化利用率,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丰收,真正将毛皮动物胴体变废为宝。2020年以来,全区共处理毛皮动物胴体4400余吨、年产油脂800吨,同时产出有机肥料油渣1200吨,油脂作为生物柴油原料销往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油渣作为高档花肥原料,销往国内知名花肥生产企业,为企业产值增收1500万元。
谋划建设特种毛皮经济动物全链条产业园区。以河东区汤头街道乔家庄皮毛市场为基础,建设皮毛产业园区、皮革皮草城以及皮毛服装电商大厦,建设符合现代商业发展需求的终端市场,改变过去由单一养殖到产品加工的短链产业发展状况。园区建成后将涵盖养殖场、皮毛市场、皮毛服装加工厂、皮毛动物肉油类无害化处理厂、大型物流公司、冷库仓储、皮毛硝制染色加工厂、皮毛服装电商大厦、皮革皮草城及相关配套项目。通过延伸发展集良种培育—养殖—毛皮加工—毛皮交易—制衣及销售以及关联产业于一体的毛皮产业链条,助力养殖业从第一产业单一发展向一、二、三产业并重转变,并结合快捷高效的远程交易平台,实现产加销全覆盖,大幅度提升经济效益。
下一步,河东区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将在做好配套产业及品牌宣传推介力度的同时提高毛皮动物产业附加值,建设大型物流公司及冷库仓储等配套设施,为园区养殖、加工、销售企业做好全方位的保障服务措施。加大宣传和品牌争创力度,通过网络新媒体等多种媒介宣传当地养殖、加工、市场流通优势,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提高毛皮产业的科技投入力度,力争把河东打造成为全国知名、江北第一的毛皮加工交易市场。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